10.13869/j.cnki.rswc.2023.05.014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目的]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而为长江经济带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 2006-2019 年长江经济带 108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2006-2019 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度由 0.309 上升至 0.477,从轻度失调转入勉强协调.不同区域间的耦合协调度由下游区域向上游区域逐步递减,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由 43.67%上升至 46.88%.耦合协调度的 Moran's I 值由 0.095 上升至 0.134,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下游区域,"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区域.地形起伏和坡度呈现负向驱动,城镇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正向驱动,人口密度呈现两级化驱动特征.[结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异质性,应充分考虑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耦合协调度、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环境、时空演变、区域差异、长江经济带
30
F1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生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
2023-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7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