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下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小麦水分利用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869/j.cnki.rswc.2023.03.012

不同灌溉方式下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小麦水分利用特征

引用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水分利用的贡献率及小麦根系吸水规律,可为合理应用灌溉用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防雨棚条件下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条件下(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及土壤耗水强度、光合生理特征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小麦主要利用0—20 cm深度的土壤水;在抽穗期X2,D1和D2处理主要利用了0—20 cm土层的水分,但X1处理主要利用了60—80 cm土层的水分,占53.9%,X3处理主要利用了40—60 cm土层的水分,占77.0%.而D3处理主要利用了0—60 cm土层的水分,占80.0%;到灌浆期,X1和X2处理主要利用了0—60 cm土层的水分,分别占86.2%和90.6%,而X3处理主要利用了40—60 cm土层的水分,占73.9%.而D1和D2处理不同土层的水分利用比例较均匀,分别介于7.1%~27.8%和13.0%~38.2%之间.D3处理主要利用了20—40 cm土层的水分,占51.0%.除抽穗—灌浆期中水处理(D2)及灌浆—收获期高水处理(D3)外,滴灌均有效降低了小麦的日耗水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2和D3处理更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在小麦抽穗期和收获期均有效提高了小麦的生物量.最终,滴灌较常规耕作小麦产量提高了21.6%~28.0%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4%~36.7%,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生长过程中,抽穗期0—20 cm土层水分贡献率和灌浆期80—10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的提高对于其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更为有利.[结论]滴灌更利于提供均匀的水分供给作物,同时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滴灌、稳定氢氧同位素、水分运移、冬小麦、水分利用

30

S275.3;S275.6(农田水利)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2023-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60-26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水土保持研究

1005-3409

61-1272/P

30

2023,3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