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洪涝灾害与气候特征
鉴于洪涝灾害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基于洪灾历史文献记录,结合数理统计、距平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及湿润指数等方法,对唐代(公元618—907年)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洪灾发生规律与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灾发生频次可分为4个阶段:618—637年与728—847年为洪灾高频期;638—727年与848—907年为洪灾低频期;受夏季风影响,洪灾发生频次整体变化趋势呈波动下降趋势;洪灾等级具有2~5 a,5~9 a,20~30 a及52~80 a的周期,推测洪灾的发生与ENSO及PDO正负相位存在一定联系;空间上,崂山以南的黄土高原沟壑区为洪灾多发区;气候干湿特征表现为618—637年气候偏湿,638—837年整体偏干但存在10 a及20 a尺度气候偏湿的时期,838—907年以约10 a尺度进入干湿交替状态.唐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较大洪灾年份与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暴雨这类极端降水事件及气候波动频繁存在联系.
洪涝灾害、洪涝周期、气候特征、唐代、陕西黄土高原
29
P426.616(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2022-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84-28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