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临汾地区旱灾变化研究
为研究临汾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洪涝灾害变化规律及与气候变化关系等问题,恢复历史时期气候特征,通过对临汾地区历史资料的统计整理,利用数理方法对其旱灾频次、等级序列特点、时间变化以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840-1949年临汾地区的旱灾共计54次,平均每2年就发生一次.其中Ⅱ级以上旱灾比重高达66.7%,表明这110年间受灾程度严重.清末旱灾频率比民国时高出约19%,尤以Ⅲ级旱灾最为明显.这两个时期都属旱灾多发期,且Ⅳ级旱灾较多.全年或跨年大旱与特大旱灾指示当时年降水量多低于332.7 mm.气候冷干、暖干化以及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事件是影响旱灾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当年降水大幅减少是引发(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围湖开荒等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也加剧了旱灾频发、灾情严重程度.
旱灾、清末民国、临汾地区
24
P426.616(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阿坝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岷江上游旱涝灾害研究ASB15-13;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岷江上游旱涝灾害原因及治理探析16ZB0386;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1428
2017-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8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