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山区村域乡村振兴潜力评价及类型识别——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目的]科学开展村庄类型识别,为江西省兴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为南方丘陵山区村庄类型识别提供经验借鉴.[方法]以村域为研究单元,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CRITIC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兴国县村庄类型.[结果]①兴国县村庄布局适宜性总体水平一般,以中适宜性等级为主,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出"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式递减"的分布特征;②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有待提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和各镇区驻地;③村庄布局适宜性与乡村振兴潜力耦合度较高,协调性有待提高,耦合协调度一般,初级耦合协调村庄最多;④将兴国县村庄类型识别为城郊融合类、集聚发展类、存续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5类.[结论]村庄布局与当地的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乡村振兴潜力与布局适宜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应针对不同村庄类型提出不同发展策略.
村庄布局适宜性、村庄类型、CRITIC法、乡村振兴潜力、耦合协调、江西省兴国县
43
F319.9;F327(世界农业经济)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昌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2023-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81-2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