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2005—2020年生态用地格局变化与分异趋势
[目的]探讨黄河源区2005—2020年生态用地格局变化与分异趋势,为识别黄河源区的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促进源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优化源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国家生态保护战略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2005,2010,2015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空间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生态状况指数模型等方法,分析近16 a黄河源区不同生态用地数量、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生态状况的变化.[结果]①黄河源区不同生态用地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基础性生态用地(89.06%)比例最大,辅助性生态用地(1.00%)比例最少,基础性生态用地分布广泛,敏感性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辅助性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②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呈明显的分异趋势.东、西部地区以生态用地的内部转化为主,北部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的相互转化较多,源区整体生态用地功能向提高的趋势发展.③黄河源区生态状况指数从时间角度来看,在2005—2015年趋于平稳,在2015—2020年呈断崖式上升;从空间角度来看,源区西部、北部呈现逐年上升,东部呈现逐年下降,但全域依旧为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总的来说,黄河源区生态用地空间分散,非生态用地空间集中,16 a来源区生态质量向好的趋势发展.
生态用地、格局、空间分异、生态环境质量、黄河源区
42
F301.2(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61068
2023-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7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