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目的]研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动态特征及垂直分布情况,反映土壤环境状况,为探索黑土区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从研究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 749只,隶属47个类群.其中四奥甲螨科(Quadroppiidae)和等节(姚)科(Isotomidae)为试验区的优势类群.3种耕作方式下,0 10 cm土层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71%,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深松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多(1 671),CK处理下类群数最多(41).CK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81)和(3.81);深松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高(0.1 5).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渗透总量表现为深松>CK>免耕;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表现为深松>免耕>CK;土壤容重表现为免耕>CK>深松.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渗透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影响,深松耕作后显著提高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比免耕和传统耕作更有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耕作方式、深松、免耕、中小型土壤动物、土壤容重
39
S154.6;S344(土壤学)
农业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试点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6-GC0082-5
2019-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