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61/j.cnki.stbctb.2017.06.006
红壤区小流域次降雨产流产沙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目的]探索南方红壤区小流域降雨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及定量关系,为治理区域水土流失、优化水土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南方红壤区广东省五华县乌陂河和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河小流域3 a自然降雨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及通径分析等因子分析法研究次降雨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构建次降雨径流泥沙计算模型.[结果]①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次降雨量、历时、最大30 min雨强以及次降雨量与历时交互作用是次降雨径流的关键影响因子;次降雨量、雨强、最大30 min雨强、降雨侵蚀力以及次降雨量与雨强交互作用是次降雨产沙模数关键影响因子.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较为准确和定量地反映2个小流域次降雨各因子与径流泥沙动态变化关系.③利用Excel函数随机选取乌陂河流域25组数据和朱溪河流域23组数据验证模型,结果显示计算径流泥沙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非常显著(p<0.05),其中乌陂河产沙模数模型的相关性最为紧密,相关系数为0.950.[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乌陂河和朱溪河流域主要降雨因子对径流泥沙定量影响的最佳模型.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降雨因子、径流泥沙、通径分析、定量分析
37
S714.7(林业基础科学)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红壤区小流域水沙输移规律研究”2016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然林演替为人工林对林地水量平衡及土壤水影响作用机制”41501019
2018-03-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