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沙生植被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及抗蚀性
应用分形理论,以沙裸地为对照,不同沙生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沙生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生植被中,踏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和颗粒组成1~0.25 mm粒级含量较高;白柠条和踏郎的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较低,且显著低于沙裸地。颗粒分形维数为沙蒿和踏郎较高,白柠条最低。沙裸地可蚀性K值最大,花棒和踏郎的可蚀性K值较小。综合分析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抗蚀性,其中踏郎较其它植被类型能更好地改善沙化土壤质量和提高土壤抗蚀性。
沙生植被、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可蚀性
32
S155.4;S157.1(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退耕还林草工程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XDA05060300;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植被演替序列中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2011JQ50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项目资助计划项目“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及其多样性研究”QN2009080
2012-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