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产吲哚金黄杆菌的鉴定及其胞外产物特性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41/2016.86

乌鳢产吲哚金黄杆菌的鉴定及其胞外产物特性分析

引用
乌鳢(Channa argus)俗称乌鱼、黑鱼、火头等,因其骨刺少,肉味鲜美,且具有去瘀生薪、生肌补血、滋补调养等多种生理功能,一直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近十多年来,为顺应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工养殖乌鳢迅速发展.但由于高密度养殖、种质退化、环境恶化及人为因素干扰等多种原因,使得养殖乌鳢病害日趋增多,新的病原也不断出现.2013年5-6月,在浙江宁波部分乌鳢养殖池塘出现了批量死亡事件,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鳞片大面积脱落,有的烂眼、烂鳃、腹部膨胀、皮肤变黄并伴有少量体表出血现象;解剖发现其肝脏颜色变黄,有淡色斑点,组织糊化,偶有腹水.作者对典型症状的病鱼进行了取样、病原分离和初步鉴定,认为引起本次乌鳢疾病的病原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sp.)细菌.据资料显[1-3],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p.)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其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植物等自然环境及医院环境,为条件致病菌,是人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也可引起畜[4]和鱼类[5]、蛙类[6-9]、中华鳖[10]、河蟹[11]等多种水产动物严重疾病.目前国内外关于金黄杆菌病的研究资料很少,已有的报道大多是针对病症的描述、医院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等.为了尽快明确乌鳢金黄杆菌病的病原及致病机理,作者采用常规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的胞外产物成分及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鱼类金黄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乌鳢、产吲哚金黄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胞外产物、抗菌药物

40

S941.42(水产保护学)

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105007;宁波大学水产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开放基金xkzsc1503资助[Supported by the Publ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Funds Projects of Ocean201105007;Ningbo University Aquacul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 Priority Level 1 Subject Open Fund No.xkzsc1503]

2016-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41-64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水生生物学报

1000-3207

42-1230/Q

40

2016,4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