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鱼类资源现状、历史变动和渔业管理策略
研究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夏季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调蓄湖泊-洪泽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该湖鱼类资源变动情况,以期为渔业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泽湖累计记录鱼类88种,本研究发现63种,其中新记录6种,分别为:点纹银、彩副鳑、方氏鲏、鲻、大眼鳜和波氏吻虾虎鱼;与历史记录比较,湖泊定居性鱼类所占比例由59%上升78%,而喜流水性鱼类和河海洄游性鱼类分别由22%和7%下降到3%和3%;未采集到的25种鱼类中,流水性鱼类计17种,占68%。网簖和丝网的渔获物分析表明,鲌鲫、黄颡鱼、刀鲚和红鳍原等小型鱼类具有较高的IRI值(相对重要性指数, 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是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大型鱼类除鲤外, IRI值均不高,在群落中不占优势。2010-2011年洪泽湖渔业年产量为2200×104 kg,以刀鲚和鲫为主的小型鱼类产量达1967×104 kg,占89.4%;“四大家鱼”产量96×104 kg,占4.4%;鲌鳜、翘嘴、乌鳢和鲇等大型食鱼性鱼类合计仅占0.89%。文章分析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对洪泽湖鱼类资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渔业管理策略,并初步预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该湖鱼类和渔业的潜在影响。
鱼类区系、鱼类资源小型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洪泽湖、渔业管理
S913.4(水产基础科学)
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IHB/CN/200910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5B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30025
2013-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