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褐菖鲉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形态学研究方法属于传统的物种分类鉴别方法,也是物种分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方法之一,又称生物学测定方法。在鱼类分类研究中,形态学差异最为简单和直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物种起源、物种分类鉴别及种内群体分化等研究中[1-4]。国外学者开展了较多的种群形态学研究工作,如 Gorgonio, et al.研究了墨西哥野生鳟鱼不同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5], Alexandra 研究了东北大西洋海区和西地中海海区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群体的形态差异[6], Matthew, et al.研究了东非尼罗尖吻鲈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7];在国内研究中,刘名等对中日太平洋鲱群体差异进行了形态学分析[8],李思发等对刀鲚和湖鲚种群进行了判别分析[9],高天翔等对中日青鳞小沙丁鱼、斑尾复虎鱼群体进行形态学比较[10,11]。
褐菖鲉、形态特征、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Q13(生物形态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6117;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68
2013-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6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