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精子头部的形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3207.2007.02.013

中华鳖精子头部的形成

引用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详细研究了中华鳖精子头部形成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鳖精子头部的形成过程可分成5个连续时期:第Ⅰ期前顶体泡形成并移向细胞核一侧,同侧核膜凹陷成浅窝.前顶体泡底部中央出现小的顶体颗粒,纤维物质层位于核前端与前顶体泡底壁之间,其核膜一侧的中央形成更小的顶体下颗粒,将与核内小管的形成有关.细胞核开始端移和变形.第Ⅱ期核浅窝逐渐外推,前顶体泡变成扁囊状覆盖于隆突的核顶端,顶体颗粒弥散成中等电子致密物分布于顶体帽中,纤维物质层发育为顶体下锥.环形核套微管在顶体后端的核周围逐渐形成,核内染色质开始浓缩成圆形颗粒,核膜下出现明显间隙,细胞核体积变小.顶体下颗粒消失,但其下端的核质中可见2-4条核内小管开始发生.第Ⅲ期拉长的细胞核前端突出于精子细胞外,表面有顶体复合体覆盖,核后端最宽并出现植入窝.染色质进一步浓缩,颗粒间隙变小,细胞核更细长.第Ⅳ期染色质浓缩成致密均质物,核肩之前的细胞核变细,成为核前突.环形核套微管先后改建为斜行和纵行核套微管,支持细胞突起形成"袖领"包绕顶体.第Ⅴ期核套微管解聚而消失,顶体周围的"袖领"也消失,顶体下间隙出现.结果显示中华鳖精子头部的形成过程,即核质浓缩的形态变化过程、顶体的形成和核内小管的发育与变化方面,存在许多与其他爬行动物不同之处.

中华鳖、精子头部、形成、超微结构

31

Q132.1(生物形态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961;3067151 3

2007-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26-2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水生生物学报

1000-3207

42-1230/Q

31

2007,3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