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鱼骨)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其引发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3207.2005.05.002

唇(鱼骨)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其引发机制

引用
唇(鱼骨)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这些斑点和卵膜、质膜有明显的界限,其外没有包被膜相结构,我们称之皮层反应引发斑,这是在鱼类受精卵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结构.扫描电镜下,引发斑成絮状.引发斑对皮层反应的引发具有重要作用.皮层反应可分为潜伏期、始发期、高潮期、衰退期四个时期,潜伏期没有皮层反应发生,始发期只是位于受精卵外围的少量皮层小泡释放,高潮期为多个皮层小泡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泡状体,泡状体再与质膜接触、融合后,随后破裂,释放内容物,可分为两个阶段,衰退期释放Ⅴ型皮层小泡和其他残存的皮层小泡以及未完全降解卵黄颗粒碎屑;皮层反应是由Ⅰ型皮层小泡和引发斑诱导的爆发性的链式反应,卵子外侧的皮层反应可以诱导内侧皮层反应.皮层反应有两个起始区域,在受精后35s开始于动物极低纬度区,稍后出现在精孔器前庭附近,随后在这两个始发区向四周扩散,并在前庭以外的区域愈合、打通.皮层小泡分批多次释放,质膜多次重组.精子入卵位点附近没有皮层小泡,不发生皮层反应,这提示皮层反应对鱼类多精受精的抑制效应有限.

唇(鱼骨)、皮层小泡、皮层反应、引发斑、引发机制

29

Q242(细胞形态学)

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2001-6630;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03121;东南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2004A06

2005-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79-48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水生生物学报

1000-3207

42-1230/Q

29

2005,29(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