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诱导合成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碳源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诱导合成的影响

引用
纤维素酶是诱导酶,理想的碳源应该既能提供菌种生长所需能量,又能诱导纤维素酶基因的高效表达.试验中分别以葡萄糖经过转糖苷反应后制备的复合糖(F)、微晶纤维素(C)以及上述两者(1:2)的混合物(M)为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ZU-04)的碳源,在液态深层发酵条件下生产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酶酶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F碳源诱导作用下,内切型-β-葡聚糖酶(C_x酶)和外切型-β-葡聚糖酶(C_1酶)的活力在发酵初期上升很快,通常在40 h左右达到峰值,此后活力呈下降趋势,而β-葡萄糖苷酶(CB酶)的活力始终较低;C碳源诱导作用下,Cx、C_1和CB酶的活力上升在发酵初期比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后劲足;在采用M碳源的情况下,Cx、C_1酶的初始合成速度较快,且2种酶的活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上升趋势.与F和C碳源相比,Cx酶活力分别提高了78.2%和51.9%,C_1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0.6%和6.5%,但对CB酶的生产而言,M碳源略低于C碳源,F碳源最差.进一步研究了碳源对纤维素酶总活力(滤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采用F碳源的条件下,发酵6 h即可检测到滤纸酶活力,在36 h达到峰值1.6 IU/mL,此后活力不再上升;在采用C碳源时,发酵初期酶活力上升缓慢,产酶周期较长,滤纸酶活力在144 h达到峰值3.96 IU/mL;而M碳源可结合两者优势,使纤维素酶活力和产率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研究结果对于定向调控纤维素酶的酶系组成,提高纤维素酶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纤维素酶、复合糖、微晶纤维素、酶系组成、诱导合成

36

TS2(食品工业)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AA05Z4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AA05Z401

201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食品与发酵工业

0253-990X

11-1802/TS

36

2010,36(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