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胺柱[5]芳烃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06/spkx1002-6630-20211116-201

三甲胺柱[5]芳烃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

引用
本研究合成基于三甲胺的柱[5]芳烃,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a.)为供试菌对三甲胺柱[5]芳烃的抑菌性能和抑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实验确定三甲胺柱[5]芳烃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探讨其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三甲胺柱[5]芳烃对细菌细胞膜的损伤情况,并通过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三甲胺柱[5]芳烃对S.aureus ATCC 6538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 mg/mL和 1.000 mg/mL,对E.coli DH5α的MIC和MBC分别为0.250 mg/mL和>1.000 mg/mL;三甲胺柱[5]芳烃对S.aureus ATCC 6538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优于对E.coli DH5a.TEM观察结果表明三甲胺柱[5]芳烃对不同菌株细胞膜的损伤不同;MTT实验结果表明MIC范围内三甲胺柱[5]芳烃无毒.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三甲胺柱[5]芳烃的具体抑菌性能,可为其在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甲胺柱[5]芳烃、抑菌性能、细胞膜损伤、细胞毒性

44

TS201.3(食品工业)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技术研究计划农村农业项目

2023-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6-5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食品科学

1002-6630

11-2206/TS

44

2023,44(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