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原肌球蛋白不同致敏途径对BALB/c小鼠致敏性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06/spkx1002-6630-201813025

对虾原肌球蛋白不同致敏途径对BALB/c小鼠致敏性的影响

引用
随着食物过敏现象的日益普遍,其已成为工业化国家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食物蛋白致敏机理的相关研究大多借助于两大类小鼠模型,即口服致敏模型和局部或皮肤致敏模型.然而,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研究却鲜有人关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对虾原肌球蛋白口服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BALB/c小鼠致敏性的影响,寻求最佳给药方式,以便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并在分子及免疫水平研究其致敏机理,从而为食物过敏原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研究食物过敏原致敏机制以及预防治疗食物过敏提供重要的模型依据.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组胺以及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2型细胞因子含量均高于口服灌胃小鼠,其致敏性更好.此外,口服灌胃小鼠血清特异性IgG2a、干扰素-γ、调节性T细胞水平增加,表明虽有黏膜佐剂作用,但口服给药仍可能使小鼠产生口服免疫耐受,从而降低对虾原肌球蛋白对其的致敏性.本研究表明,腹腔注射原肌球蛋白比口服灌胃更易使小鼠致敏,其Th1/Th2平衡被打破,Th2反应占据优势,更适合用于构建食物致敏动物模型.

原肌球蛋白、口服灌胃、腹腔注射、食物过敏、小鼠模型

39

TS201.6(食品工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770

2018-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66-17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食品科学

1002-6630

11-2206/TS

39

2018,39(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