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白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背最长肌肉品质与皮下脂肪组织膻味物质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86/j.issn1002-0306.2020100127

澳洲白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背最长肌肉品质与皮下脂肪组织膻味物质分析

引用
选取8月龄澳洲白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一代母羊(澳寒羊,n=10)并与其同月龄母本小尾寒羊为对照(n=7),测定其屠宰性状、肉质指标、脂肪酸组成和膻味物质含量,探究澳洲白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其后代的肉品品质和膻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肉品质方面,澳寒羊的a*值显著高于小尾寒羊,肌内脂肪含量和pH0值显著(P<0.05)低于小尾寒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的测定分析显示,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中,澳寒羊肉豆蔻酸(C14:0)含量显著(P<0.05)高于小尾寒羊,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P<0.01)低于小尾寒羊,但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膻味物质含量的测定表明,澳寒羊脂肪中的4-乙基辛酸(EOA)含量显著(P<0.01)低于小尾寒羊,而4-甲基辛酸(MOA)、4-甲基壬酸(MNA)、4-甲基苯酚(MP)和3-甲基吲哚(MI)的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小尾寒羊相比,澳寒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都得以极显著提高(P<0.01).显然,以澳洲白羊为父本杂交小尾寒羊,其后代的肉品品质和膻味物质与小尾寒羊相比未发生实质性变化,EOA含量和剪切力等少数指标尚有改善;同时,产肉性能得到了极显著的提高,可以作为小尾寒羊杂交改良和商品肉羊的生产方式,可为养殖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澳洲白羊、小尾寒羊、肉品质、风味、杂交

42

TS251.7(食品工业)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6040305

2021-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72-27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食品工业科技

1002-0306

11-1759/TS

42

2021,42(1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