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大豆原油掺伪鉴别方法的建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大豆原油掺伪鉴别方法的建立

引用
目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油脂氧化稳定性测试仪(OSI)测试掺伪大豆原油的氧化稳定性(以诱导氧化时间表示),从而建立大豆原油掺伪的分析鉴别方法。方法设定OSI仪的氧化温度为110℃,氧气流量为20 L/h, DSC的氧化温度为110、120、130℃,氧气流量为50 mL/min,选择最佳氧化温度。记录各方法的诱导氧化时间。结果 DSC的诱导氧化时间随氧化温度提高不断缩短,确定130℃为DSC方法最佳氧化温度,不同比例掺伪大豆原油的OSI法的诱导氧化时间为320~495 min, DSC法诱导氧化时间为40~80 min。随着掺伪浓度增大,诱导氧化时间不断缩短。OSI法的掺伪检出限为掺伪浓度5%, DSC法的掺伪检出限为掺伪浓度10%。两种方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To(OSI110)=5.2480To(DSC130)+77.6799, r=0.9951。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大豆原油掺伪鉴别,但DSC方法用量小,检测时间短,更适用快速鉴别。

大豆原油、掺伪分析、氧化稳定性、差示扫描量热仪、油脂氧化稳定性测试仪

TQ3;TS2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2011YQ14014700;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区县政府应急预启动项目Z12110000031201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团队IG201307N;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Fund:Supported bythe National Key Scientific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Project2011YQ14014700;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Priorities and County Government Pretrigger Projectsz121100000312010;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IG201307N;th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d Plan

2015-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746-275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95-0381

11-5956/TS

2015,(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