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非食用物质检测方法体系,为打击食品掺假提供技术支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完善非食用物质检测方法体系,为打击食品掺假提供技术支撑

引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和期望,也是食品生产者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食品安全法》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十七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品质以及多样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些不法企业和商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便使用不正当的,甚至是违法的手段生产“食品”,即食品掺假。这不仅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企业利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些食品掺假行为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均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目的是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经济利益驱动的食品掺假行为(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也逐渐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重要方面。

物质检测、方法体系、食品掺假、技术支撑、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标准、经济利益、原料生产、食品生产过程、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法、民以食为天、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利益驱动、企业利益、经营过程、经济秩序

TP2;TS2

2014-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188-318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95-0381

11-5956/TS

2014,(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