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耗水的“自然-社会”二元属性及季节性特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水耗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自然-社会”二元属性,对于我国北方城市,耗水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为了准确计算城市耗水和水循环通量,需要定量化开展区分自然侧和社会侧耗水的研究,同时考虑季节性的差异.本文将城镇建设用地划分为绿地、水面、土壤、建筑物、硬化地面五类耗水类型,提出了城市“自然-社会”二元耗水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城市二元耗水计算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计算2015年各区城镇建设用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自然侧和社会侧耗水强度,得出城六区的耗水强度都超过700 mm,其中西城区的年耗水强度达1008 mm,其他城区的耗水强度分布在350~505 mm之间.城六区的社会侧耗水比例分布在45.33% ~ 65.92%,其他城区的自然侧耗水占比分布在74.38%~87.33%.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在春、夏、秋、冬季的耗水强度之比是1.76∶5.68∶3.78∶1.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综合耗水强度增大,社会侧耗水占比也增大,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是影响城市社会侧耗水强度的主要因素.城市耗水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夏秋季节是自然侧耗水占主体,冬春季节则是社会侧耗水占主体,城市化水平提高会降低城市耗水的季节性差异.
城市水文循环、二元水循环、城市耗水、建筑物内部耗水、自然侧、社会侧、蒸散发
51
P339(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0-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325-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