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变化
2000年以来,随着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大幅改善和大规模梯田建成,加之坝库拦截,黄土高原人黄沙量锐减,从而使黄土高原现状产沙情势的认知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目前,增大林草和梯田覆盖状况可减少或遏制侵蚀产沙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在流域层面上的减沙机制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0条面积较小的流域作为样本,以场次降雨为分析对象,以场次降雨的面雨量、最大1h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为降雨指标,以场次降雨的产沙强度≥500 t/km2为流域产沙的判断标准,探讨了林草梯田覆盖程度变化与可致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无论地貌类型如何,随着流域林草梯田覆盖程度的增大,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均明显增加,其中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与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之间呈正向的指数函数关系.在相同下垫面下,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差别很小;或因植被主要分布在梁茆,或因河道产沙占比较大,因此,砒砂岩区、黄土残塬区和黄土丘陵第5副区更易产沙,其降雨阈值明显小于第1-3副区.本成果不仅为诠释林草梯田减沙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而且也可为黄河水沙情势的评价和人黄沙量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产沙、降雨、阈值
50
P333.5(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3
2019-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7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