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集群产羔与其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829/j.slxb.150556

藏羚集群产羔与其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引用
食草动物集群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同时集群也会增加感染和传播寄生物的风险.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是雌性藏羚的重要产羔地,集群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停留时间不足30 d.区域内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对其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发育到感染期可能存在重要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6月9日在卓乃湖产羔地建立微气候观测仪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同时,收集新鲜藏羚粪便在当地室外分别放置0d、10 d、15 d、20 d、25 d、30 d、35 d和约300 d,应用漂浮法检测35 d内不同时间段虫卵发育状况和放置近一年的存活幼虫数量.初步研究了卓乃湖区域内集群藏羚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的发育及其越冬存活,探讨藏羚产羔地是否会增加藏羚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结果表明:(1)6月9日至7月14日,藏羚产羔地平均温度为5℃,平均相对湿度81%;(2)藏羚在卓乃湖产羔地集群期间,其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不能发育到感染期(第三期幼虫),如粪便中的优势线虫卵毛园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马歇尔属线虫(Marshallagia sp.)和细颈属线虫(Nematodirus sp.)在30 d内发育仅停留在第一期幼虫;优势种藏羚艾美耳球虫(Eimeria pantholopensis)和五道梁艾美耳球虫(E.wud-aoliangensis)卵在25d、30d、35 d的孢子化率分别是0、18.9%、54.0%和0、13.5%、30.4%;(3)很少有寄生虫卵能够越冬存活至第二年,在卓乃湖产羔地放置近一年的粪便中仅发现极少的马歇尔属线虫和细颈属线虫幼虫.研究认为藏羚在卓乃湖集群时发生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较低,藏羚对产羔地的短时利用和迅速回迁是其避免增加胃肠道寄生虫病感染风险的重要行为策略,且产羔地的低温等气候环境利于对寄生虫的自然净化.

藏羚、可可西里卓乃湖、产羔地、温、湿度、寄生虫卵发育、感染风险回避

42

Q958.1(动物学)

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专项;青海省应用基础计划项目

2022-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63-57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兽类学报

1000-1050

63-1014/Q

42

2022,42(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