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降、天降与天谴:天灾观念源流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帝降、天降与天谴:天灾观念源流考

引用
天灾观是中国传统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灾难观念.但在殷商卜辞中却未发现任何“天”与“灾”连用的卜辞,灾也未能从具象的专指名词转变为完全抽象的泛指概念.周代以后,天降之灾的表述频频出现,表明“天灾”作为整体概念已形成,其所涵盖的内容也与汉唐以后基本相同.周代天灾观的形成,不仅体现了周人对上天神秘感的尊崇以及对天道规则的思考,也是阶层分化、国家出现后王权独尊社会体制的必然要求.天灾成为构建神权至上与天人感应理念的现实佐证,上天信仰则为解释水、旱等外部灾难提供了神学依据,二者互为表里.汉代以后,灾异天谴与修德应天逐渐构架起一整套蕴含神学色彩的理论体系.天灾由展示神权威严的现实表征,演变为制约皇权的重要方式,成为约束君主权力、整肃政治秩序与规范伦理道德的自然征兆与逻辑起点.帝降、天降与天谴,从自然崇拜、神灵信仰到宗教哲学三个维度体现出宗教灾难认知的逐步演变.

先秦、汉唐、天灾、天谴、天人观念

R2;I206.2;K875.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2018-CX-015

2018-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53-6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世界宗教研究

1000-4289

11-1299/B

2018,(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