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传承的时空建构——“集体记忆”理论的能动性理解
宗教文化既有其生成的特殊机制,亦包含了所有文化得以传承的共同特征.哈布瓦赫基于涂尔干宗教社会学所开创的“集体记忆”研究,为解读宗教传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范式.然而,该范式对主体层面的能动性缺乏充分的认知.本文试图从两个层面解决该问题:在实践框架下,利奇与特纳的仪式研究表明,时空建构非但不是宗教传承的惰性环境,反而是其运作实现的积极条件;在文化框架下,康纳顿与阿斯曼的记忆研究则分别建构了基于具身实践的空间与生成于“卡农”的时间.这些探索既在时空建构层面有效延伸了集体记忆的能动性内涵,更进一步揭示了宗教赖以传承、更新的“历时性”机制.
集体记忆、宗教文化、时空建构、仪式、文化传承
湖南省研究生科院创新项目“‘位育论’范式下对传统建筑中天人关系的再解读——徽派建筑与湖湘建筑比较研究”项目编号CX2017B037的阶段研究成果
2019-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