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7184.2008.03.006
WTO《反倾销协定》"不归因"问题研究
因果关系认定是多哈回合反倾销领域谈判的争点之一,其中涉及的真正难点在 "不归因"(non-attribution)问题.已有的共识是,在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因素中,应当剔除"其他已知因素"造成的损害,单单考量倾销进口产品造成的损害并据此征收反倾销税.WTO<反倾销协定>第3.5条也体现这种精神.但是,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是否必然要求将"其他已知因素"造成的损害从整体损害中识别和分离出来尚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对欧共体管道配件案、泰国H型钢材案以及美国热轧钢案的分析,认为第3.5条从内在逻辑要求评估"其他已知因素"造成的损害,并将该损害分离于倾销进口产品造成的损害."不归因"要求没有向肯尼迪回合 "主要原因"标准倒退,也没有削弱调查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因为在落实"不归因"要求的具体方法上,调查机构还是有很大自由裁量权的."不归因"要求有利于遏制反倾销措施的滥用,符合WTO自由贸易的精神,也有利于保护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出口利益.
WTO、反倾销、因果关系、不归因、其他已知因素
F7(贸易经济)
2008-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