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的建筑——关于祝晓峰及其作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8373.2014.01.004

“在地”的建筑——关于祝晓峰及其作品

引用
作为祝晓峰曾经的老师、同事、学友、项目设计合作者,我有机会较为完整地见证了他至今为止的建筑生涯,对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祝晓峰展示了一条十分清晰、连贯的专业进化路径,他始终方向感明确、坚持行走在”在地“建筑的道路上,他的思想和设计也不间断地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和丰富至趋向成熟的境界.祝晓峰是位思想型的设计者,这个特点在他的学生时代就很突出,当时他对课程设计课题的思考,常超出基地、任务书的范围而至更大的环境、人文、当代理论背景的层面.祝晓峰一直关注建筑、城市、人文的大命题,他的建筑观念建立在对自然、人类、社会的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哲学层面的思考之上;他对建筑现代主义、本土文化及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承等方面也有过系统的研究及探讨.而在建筑本体层面,关于空间与建构,关于设计方法论,他也作出过深入的思考,并有“思想先于行动”的主张,总结出“选择”、 “交互”、 “分散”等个人的基本设计策略.祝晓峰理性、冷静的思考状态并未掩盖他富有激情的一面.他是我遇见过的少数用“感动得流泪”来形容个人建筑体验的建筑师.与他的交流中,1996年的罗马之行、陈其宽先生的台湾东海大学校园建筑,都曾深使他获得过这样的深度感动.在关于建筑与文化的讨论中,他是观点鲜明、 “爱憎分明”的人,对艺术、电影、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与感受.在沉静思考与激情的交织下,祝晓峰的作品具有了平静、隽秀而又富有内在情感的美学气质.

大学校园建筑、祝晓峰、设计方法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现在与未来、建筑与文化、设计作品、哲学层面、项目设计、深度感动、设计策略、内在情感、美学气质、理论背景、课程设计、进化路径、建筑体验、建筑观念、激情

29

TU2;TU-

2014-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世界建筑导报

1000-8373

44-1236/TU

29

2014,2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