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及消化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02/j.cnki.fi.2023.20.010

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及消化的影响

引用
为研究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体质量(5.3±0.6)g、体长(6.2±0.3)cm]生长和消化的影响,试验设5个试验组:2、3、4、5次/d组和6次/d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3、4次/d和5次/d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次/d组(P<0.05);3次/d和5次/d组增重率显著高于6次/d组(P<0.05);5次/d组摄食率最高;2次/d和3次/d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4次/d和6次/d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次/d和6次/d组(P<0.05);6次/d组肥满度显著高于3次/d组(P<0.05);2次/d组脏体比显著高于3、4次/d和6次/d组(P<0.05).胃中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次/d组和5次/d组.幽门盲囊中α-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次/d组和5次/d组.肠中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次/d组和3次/d组.肝胰脏中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次/d组和2次/d组.3次/d组前肠绒毛高度最大,绒毛宽度显著高于4、5次/d和6次/d组(P<0.05),肌层厚度显著高于2、4次/d和5次/d组(P<0.05);中肠2次/d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最大(P<0.05),4次/d组绒毛宽度显著高于3、5次/d和6次/d组(P<0.05);后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次/d组、3次/d组和6次/d组.肝胰脏组织切片中,2次/d组和3次/d组细胞轮廓、细胞核清晰度优于高频次投喂组.因此,从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组织健康角度推断循环水系统中大口黑鲈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大口黑鲈、投喂频率、生长、消化、组织切片

44

S816.1(普通畜牧学)

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专家ITTFRS2021000-011

2023-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8-6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饲料工业

1001-991X

21-1169/S

44

2023,44(2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