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品责任法中的防撞性理论及其启示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论产品责任法中的防撞性理论及其启示

引用
目次 一、防撞性理论的内涵、确立和伤害样态 二、防撞性理论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三、防撞性理论中的侵权责任形态 四、防撞性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生产者是否有义务设计具有防撞性(crashworthiness)的机动车是20世纪60、70年代产品责任法中的重要争点.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最高法院于1991年在Blankenship v.General Motors Corp.案判决中认可了防撞性理论,该州成为美国接受该理论的最后一个州.[1]防撞性理论现已获得了美国各法院的广泛认可,“它是现代美国产品责任法设计缺陷最重要的争点之一”.[2]防撞性理论的特殊之处不在于侵权责任要件如何构成,而是法院如何适用侵权责任理论.各法院在采纳和适用该理论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如原告是否有义务举证“额外伤害”才能获得赔偿,损害不可分时的生产者是否应该为所有伤害承担责任,承担份额和全部伤害责任的生产者是否应该为此与事故初始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21

2019-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45-6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私法研究

978-7-5118-7059-9

21

2017,2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