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PcrV抗体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产生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抗PcrV抗体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产生

引用
目的 应用小鼠铜绿假单胞菌(PA)腹腔感染模型,研究抗PcrV单克隆抗体Mab166与抗PA抗生素联合使用对PA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腹腔内注射不同数量[1×106、1×107、1×108菌落形成单位(CFU)]PAI03细菌悬液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在造模2h后,腹腔内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头孢他啶(1、2 g/kg)、妥布霉素(3、10 mg/k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 g/kg)或不同质量的Mab166抗体(100、200 μg),选取24 h内小鼠存活率为40%~80%为理想的实验剂量.将腹腔感染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Mab166治疗组、3种不同抗生素治疗组和3种不同抗生素+Mab166治疗组,每组10只.Mab166治疗组在造模后立即给予抗PcrV抗体Mab166 200 μg(总体积0.3 mL);3种不同抗生素治疗组在造模2h后分别于腹腔内注射头孢他啶1 g/kg、妥布霉素3mg/kg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 g/kg(总体积0.3 mL);3种不同抗生素+Mab166治疗组先后给予前述剂量的Mab166和抗生素;对照组给予等体积PBS.24 h后采集小鼠腹水样本,用肉汤稀释法将腹水中PA菌株接种于含不同质量浓度(1~512 mg/L)、不同抗生素的溶菌肉汤(LB)液体培养基中,37℃孵育48 h后测溶液光密度(OD)值,以培养基OD值减去LB培养基OD值的半定量方法表示细菌数量,OD值接近0时的抗生素质量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107 CFU及以上的PA103细菌悬液可使全部小鼠死亡,后续实验均采用1×107CFU为造模剂量.腹膜炎组(未经抗生素治疗)5只小鼠的24 h存活率为0;经头孢他啶2 g/kg或妥布霉素10mg/kg治疗后,24 h存活率均为5/5;经头孢他啶1g/kg治疗后,24 h存活率为3/5;经妥布霉素5mg/kg治疗后,24 h存活率为2/5;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 g/kg治疗后,24 h存活率为4/5;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 g/kg治疗后,24 h存活率为3/5.应用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后,小鼠24 h内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腹膜炎组(P值均<0.01).经Mab166 200 μg治疗后,24 h存活率为1/5,小鼠24 h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腹膜炎组(P<0.01);但经Mab166 100 μg治疗后,5只小鼠的24 h存活率为0,小鼠24 h内生存时间与腹膜炎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经培养48 h后,在未经治疗的腹膜炎小鼠中,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PA103菌株的MIC值分别为8、8和16 mg/L,加用Mab166治疗后MIC值分别降低至4、2和4 mg/L.给予质量浓度为1、4、8、16 mg/L头孢他啶,1、2、4 mg/L妥布霉素,1、2、4、8、16 mg/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Mab166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经头孢他啶治疗,1 mg/L质量浓度头孢他啶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8、16、32、64、128、256、512 mg/L质量浓度头孢他啶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MIC值升高至>512 mg/L;但各质量浓度Mab166+头孢他啶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均显著低于头孢他啶治疗组(P值均<0.05),腹水中PA103对头孢他啶呈强敏感性(MIC≤1 mg/L).经妥布霉素治疗,1、2、4 mg/L质量浓度妥布霉素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但两组的MIC值相近;1、2、4 mg/L质量浓度Mab166+妥布霉素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均显著低于妥布霉素治疗组(P值均<0.05),MIC值降低至2 mg/L.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2、4、8 mg/L质量浓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MIC值也降低至2 mg/L;1、2、8、32、64、256、512 mg/L质量浓度Mab16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的培养基OD值均显著低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P值均<0.05),MIC值降低至≤1 mg/L.结论 抗PcrV抗体Mab166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能够提高小鼠PA腹腔感染模型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且能够减少由头孢他啶诱导产生的获得性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免疫治疗、腹腔感染、抗体、抗生素耐药

40

R978.1;R572.2;R656.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17-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8-1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上海医学

0253-9934

31-1366/R

40

2017,40(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