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毛细血管的改变与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8467.2014.01.008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毛细血管的改变与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关系

引用
目的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大脑毛细血管内径周长及周细胞形态变化,及其与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的关系.方法 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SAH组( A组,n=84)、生理盐水组(B组,n=84)和正常对照组(C组,n=12).A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B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B组分别在二次注血(或生理盐水)后1、3、5、7、9、11、13天取大脑,每组每时相取12个大脑.6个大脑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v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番茄凝集素进行大脑血管灌注染色后获取,其余6个进行周细胞结蛋白(Desmin)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用LSCM测量毛细血管内径周长,并观察周细胞形态变化.HE染色用来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C组用以上同样方法观察.结果 A组二次注血后3~11天脑组织出现局部缺血梗死的病理形态:组织结构紊乱、间质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B、C组大鼠大脑毛细血管内径正常,A组二次注血后第1天毛细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第3天开始出现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第5天毛细血管内径周长变小达到高峰,高峰期持续至第n7天,后逐渐缓解,第13天基本恢复正常.A组与B、C组相比,周细胞出现胞体聚缩的形态改变(P<0.05).结论 SAH后大脑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周细胞形态异常可能与DIND的发生密切相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毛细血管、周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大鼠

41

R743.35(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Z10136

2014-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7-5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复旦学报(医学版)

1672-8467

31-1885/R

41

2014,4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