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7725.2014.05.004

蓝舌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引用
蓝舌病最早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主要存在于南纬40°至北纬53°之间的地区,包括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我国自1979年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以来,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8)、山西(1993)、广西(1985)等省份分别报道发现了蓝舌病,此后蓝舌病普查中有29个省(市、地区)发现该病〔1〕。2006~2008年蓝舌病相继出现在荷兰、卢森堡、丹麦、瑞士、捷克以及英国,同年受到感染的动物被进口到了意大利。2008年1月,在西班牙检测到感染了BTV-8的动物,蓝舌病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开始了深入研究〔2〕。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 ,BT )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 ,BTV)引起的主要侵害绵羊或牛等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由库蠓对其反刍动物宿主的叮咬而传播,绵羊、山羊和牛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骆驼及野生反刍动物(如白尾鹿、驼鹿、叉角羚、羚羊)等均能感染本病,其病症是颊黏膜和胃肠道黏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感染动物精神沉郁,食欲丧失,常出现血样下痢,常因蹄冠上皮脱落而跛行,被毛断裂,甚至全部脱落。BT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毒粒子呈二十面立体对称,基因组由10个节段的双股RN A组成,编码7种结构蛋白(V P1~V P7)和4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a、NS3b),其中,S7编码的VP7、S1编码的M6较为保守〔3〕。

蓝舌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反刍动物、非结构蛋白、感染动物、接触性传染病、编码、胃肠道黏膜、呼肠孤病毒、绵羊、分布范围、动物宿主、地区、意大利、西班牙、卢森堡、立体对、卡他性、颊黏膜

S85;R51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10ZC225、2010ZC226

2014-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000-7725

31-1278/S

201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