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三百六十年祭
@@ 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北京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团团包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仓皇从内宫出逃,在宦官王承恩的陪同下,吊死于煤山.这标志着明王朝在中国近三百年的统治正式结束.因这一年为旧历的"甲申"年,所以每到这一年,人们总会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感慨.第五个"甲申"年,也就是公元1944年,左翼文人郭沫若写下了他的著名雄文<甲申三百年祭>,重申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贪贿必然亡国的道理;同时也劝谕新兴的工农政党,切莫骄傲自满,以免重蹈李自成"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悲剧.尽管其后的郭沫若以进献"新词"和"颂歌"而为人訾议,但平心而论,<甲申三百年祭>今天看来仍然以其充溢的历史关怀和对农民起义"同情的理解",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而在第六个"甲申"轮回里,随着历史潮流的沉浮变换,对李自成的评价也经历了一个"天上人间"式的飞跃:在人人尚"左"、"革命"盛行、"阶级斗争"被说成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年代里,李自成几乎就是救苦救难的"圣人",以致于以他命名的历史小说成为红色年代里惟一一部"御批"创作的小说,"奉旨填词"的作家也因此得免"文革"游街示众之厄运.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人人言必称"改良","告别革命"成为新的时尚,李自成又重新沦为"贼"、"寇",成为"暴力"的代名词.而这正是几百年来"给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正统史家的一贯看法.真应了<圣经>上"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话.
十年祭、六十年、三百六十
J803;K876.41;D61
2008-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