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性城市”及其街道空间的辩证法——以“宽窄巷子”和“大慈寺一太古里”街道为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4769.2018.06.021

“可读性城市”及其街道空间的辩证法——以“宽窄巷子”和“大慈寺一太古里”街道为例

引用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显示出单一、粗糙的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的失败,城市需要重塑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健康生态的复合型城市空间.创意城市及其街道空间是后工业文明的产物,新型空间生产与工业文明的认知性、工具理性、功能主义观念解绑,与当代文化的非深度认知、关注流动、开放的意义,注重身体体验的倾向相契合.创意城市的空间建构具有可读性,体现着普遍性和地方性的辩证,功能与意象的对抗,以及内与外不断反转的空间映射.因而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辩证法的承载者,实现着物的媒介化和媒介的物化,并经历着空间-场所-记忆之所的递变,成为照拂人栖居和生产的空间之所.本文聚焦于长江上游的创意城市成都的两个街区案例,阐释历史记忆、文化品格在街道重造中的魅力,并试图探索创意城市的街道空间生产方向.街道空间的生产者只有深刻理解未来城市的魅力所在,理解城市空间中人与物彼此观照、映带,理解具有可读性意象的街道不断生产流动、即兴意义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唤起城市中越发赛博格化的人群对实体空间的依恋和参与.

街道空间、文化的物化、物的媒介化、宽窄巷子、远洋-太古里

K901.6;C912.81(地理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研究”14AZD040

2018-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78-18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社会科学研究

1000-4769

51-1037/C

2018,(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