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文论的中国之旅——以“陌生化学说”为中心
“俄罗斯形式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登陆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当代中国的接受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对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持有不同的评介倾向.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有一批学者开始努力透视形式论学派的思想精髓,竭力汲取其中方法论的精华.1989年,当代中国学界对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译介与研究全方位展开.中国学者不仅全面译介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理论文本,而且还关注这一学派在当代文论界的命运,出现了各类研究成果.一类是以论文为主,进行专题研究;另一类是以著作为主,全面研究俄国形式主义.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专题研究就是对两个核心概念“文学性”与“陌生化”的深入探讨;另一个专题研究是“文学史观”的研究.新世纪以降,新气象集中体现在研究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专著不断涌现,对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领袖人物或主要干将的理论建树的个案研究,不少学者开始以比较诗学的视野来考察俄罗斯形式论学派.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已经被当代中国学界(甚至民间)广泛接受,“陌生化”理论不再陌生.“陌生化”成为当代中国文论界持续研究的主题.自觉运用“陌生化”理论解读中国文学文本或外国文学文本,或以“陌生化”理论梳理古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当代中国作家在创作中充分体认“陌生化”,不断追求“陌生化”,甚至有学者致力于建构中国的“陌生化”理论.
俄罗斯形式论学派、中国、“陌生化”、翻译、接受
I2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WW003
2017-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9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