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区单个种植牙牙龈生物学类型对龈乳头重建的影响
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区单个种植牙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变化,并分析不同牙龈生物学类型对龈乳头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上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分别植入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所有患者在3个月后取模时,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量种植体唇侧黏膜厚度,将其分为A组(黏膜厚度≥1.5 mm,16例)、B组(黏膜厚度<1.5 mm,14例)2组.在修复体戴入时(基线期)和6个月后(随访期)观察近、远中龈乳头充盈度,并测量龈乳头高度及龈乳头-冠接触点的距离.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6个月后近、远中龈乳头高度的变化,比较龈乳头高度在A、B2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种植体的留存率为100%. 60个龈乳头的平均高度在基线期和随访期分别为(1.64-±0.97)mm和(3.10±1.39)mm,平均增加(1.46±0.75)mm,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A组,近、远中龈乳头-冠接触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O.15±0.24)mm和(0.23±0.33)mm,充盈度则为(97±5)%和(94±8)%;而在B组,近、远中龈乳头-冠接触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94±0.40)mm和(2.10±0.34)mm,充盈度则为(53±9)%和(43±14)%.A、B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牙区单个种植牙修复后6个月,两侧的龈乳头高度可随着时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龈乳头的增加则受不同的牙龈生物学类型的影响.其中,厚龈生物型比薄龈生物型在龈乳头重建方面有着更好的再生潜力.
龈乳头高度、接触点、牙龈生物学类型
21
R782.12(口腔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84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9411955000,1052nm04500
2013-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4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