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7248.2006.05.008
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修复前后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分析
目的:从颌面肌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修复前、后不同时期的肌电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27例,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3和6个月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测,记录双侧颞肌前束、咬肌的峰值电位,计算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咬肌不对称指数、颞肌前束不对称指数和咀嚼肌功能储备指数,并将修复后各组与修复前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修复后1个月,患者的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和咬肌不对称指数较修复前增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后3、6个月,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颞肌前束不对称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均减小,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咀嚼肌功能储备指数修复后逐渐减小,修复后3、6个月与修复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义齿修复后双侧咀嚼肌的肌力平衡和功能储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患者对新义齿的适应需要3个月以上的过程.
末端游离牙列缺损、咀嚼肌肌电图、口颌系统
15
R783.9(口腔科学)
上海市学科建设项目T0202
2006-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8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