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59-8095.2005.04.014
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
臧知非<两汉之际儒生价值取向探微>(<史学集刊>2003年2期)的立论,和我近年考析汉儒的文字针锋相对,感觉有必要对考论汉儒所牵涉的一些史学理论和方法提出来讨论 . 本文"(一)理论篇" 讨论法国"年鉴学派*心态史回转到人类文化历史学"的新趋向 ;这是转向到美国人类学大师罗拔*列德夫(Robert Redfield, 1897-1958)所重视的文化 "大传统"--对整体文化发展变化的多元和全面意义的理解, 综合为文明史的研究--" 人文*精神文明". 以中国传统观念来说, 聚焦于文化"大传统",是以"君子"的"价值 "理念, 来理解和批判两汉儒生;聚焦于文化"小传统",是以"小人"的"行径"来体认两汉儒生.顾炎武以"大义"、"节义"等理想理念来评论<两汉风俗>;吕思勉、蒙文通( 以及臧文未指名的钱穆师和我)则以汉儒"要改正当世社会组织"(传统谓之"济世淑世" )的"志士仁人之公意"、"洪流"来解释新莽政权之兴起;这都是从儒学的"人文精神" "淑世理想"和"学术理念" ( 文明"大传统"的价值理念) 着眼;因而成为聚焦于文化 "小传统"价值取向的臧文批评的标的.本文续"考论篇"将进一步讨论在历史考证和分析上研究汉儒的实际问题.
汉儒理念、价值观、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
K234(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2005-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