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91/j.cnki.hsfwest.20220202
非遗传承视角下的历史古镇文化空间生产过程——以崇州市怀远古镇为例
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过程被挤压乃至消解,是历史古镇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具体表现在非遗传承断层与文化空间失活、非遗过度产业化和空间文化性丧失、文化空间同质化与非遗认同感降低等方面.厘清非遗与文化空间之间"空间、要素、主体"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非遗文化—生产主体—空间"三元辩证的文化空间生产分析框架;以崇州怀远古镇为例,对民间力量主导下的自发建构、政府与本土企业合作的资源集聚,以及借助外力对文化空间符号化与商业化拓展构想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空间生产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剖析;从文化空间演化、文化空间符号化逻辑、文化生产参与主体三个方面,揭示了历史古镇文化空间生产过程的典型机制.对历史古镇构建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空间格局和场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非遗传承、文化空间、空间生产、怀远古镇
37
TU984.11+3(地下建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2022-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