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及其对滩涂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及其对滩涂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引用
在福建泉州湾开展了刈割+机耕船方法(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Sparrtina alterniflora)试验,调查了该法治理互花米草的效果,并对互花米草治理迹地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监测,为互花米草治理迹地的再利用提供依据.2006年7月初对互花米草进行刈割,待其新萌生株生长至10~15 cm后,用机耕船对滩涂进行高强度耕作,以充分破坏其根系,其后,如仍有零星新萌牛株,则用人工踩踏使其深埋淤泥之中.近一年多的治理效果监测表明,该法治理迹地在第二年以后没有发现新萌生植株,治理效果理想;与未治理互花米草的草滩相比,治理一个月后,治理迹地的土壤容重减小了21.2%~23.5%,之后,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但在治理后一年时的土壤容重仍小于未治理互花米草的滩涂;随着互花米草根系的逐渐死亡和分解,治理迹地中根系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在治理后第二年的4月开始明显增大,至10月时残存根系基本分解完毕;在治理后13个月,治理迹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中水解氮比治理前分别提高了16.2%和11.7%,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1.9%和16.7%,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4%和17.5%.由此可见,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十分理想,2006~2007年的治理成本约为7 500~9 000元/hm2,该方法为红树林等乡土植被的恢复及滩涂的再利用创造了条件.

刈割+机耕船方法、互花米草治理、滩涂性状

6

Q143(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903;国家948项目2005-4-07,2006-4-44;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前期研究项目2005YZ1002

2009-03-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26-53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湿地科学

1672-5948

22-1349/P

6

2008,6(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