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口芦苇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研究
用室内干土培养法对闽江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30 ℃培养条件下,培养5 d与培养12 d、19 d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8,p<0.05),而培养12 d与培养19 d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n=8,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逐渐减小;②不同土层平均甲烷产生率范围为0.028 2~0.123 3 μg/(g·d),0~5 cm土层的甲烷产生率最高,与其他土层的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3,p<0.05),其他土层间的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③在30 ℃下培养19 d后,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受到抑制,将培养温度升高至35 ℃,其甲烷产生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随后葡萄糖的添加,明显地促进了湿地土壤甲烷的产生;④湿地土壤甲烷的产生能力与土壤pH、Eh和全氮显著相关(n=8,p<0.05),与盐度也存在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⑤30 ℃培养条件下,0~10 cm土层甲烷氧化能力最强,且甲烷氧化能力与甲烷产生能力密切相关.
芦苇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甲烷氧化
6
X144(环境地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17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128;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
2008-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