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电影放映的运作机理与实践效能——谈国家对乡村的柔性治理
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实施了"电影下乡"政策,以集体娱乐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实践机理作用于对乡村的柔性治理进程.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以政治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承载着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多重治理目标.口述历史资料分别回溯了基层政治精英视角下的国家治理向度与农民视角下的实际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一方面,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民的居安思危意识、革命斗争观念与集体理念的结构性强化,并革新了乡土底色;另一方面,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国家既定的治理目标未能完全达成,电影放映的治理效能有限.此外,电影放映背景下的"国家—农民"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支配—抗争"型,而是非完全的正和博弈关系,反映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国家与农民"各取所需"的互动关系.对这一时期的柔性治理机制进行探析,能够服务于当代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人民公社、电影放映、柔性治理、实践效能、"国家—农民"关系
10
J943;F205;G1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CMZ047
2023-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