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虚拟空间:1990年代媒体艺术的技术想象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7-6522.2017.03.008

渴望虚拟空间:1990年代媒体艺术的技术想象

引用
20世纪90年代是数字计算带着它的互动性、图形用户界面、互联网与万维网在文化中爆发的时期."虚拟空间"与"虚拟性"这两个概念是架构90年代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虚拟空间"的概念本身是有缺陷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内涵包括了处于快速变化中的各种技术,其中包括"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向当代的普适计算范式的迅速转型,还涉及"永远在线"的移动计算、GPS追踪以及物联网等.这种复杂性还因为第一代数字艺术家与数字文化研究者在技术领域知识上的欠缺而被放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对笛卡尔的二元论持有一种未经反思的普遍信念,这种精神-身体的二元论隐含在物质与信息(作为硬件与软件)的对立(修辞上的)中,使其在文化规范中得到强化.而艺术圈却一直持有一个不同的、"具身"的以及多样化的存在观,尽管极少诉诸文字或工程学上的方程式,这种存在观却以一种行动的、直接诉诸感官的艺术实践的方式得到了表达.这些复杂的文化力量共同造就了一个令人晕眩又困惑的话语混合体.在90年代的人机交互(HCI)领域,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并且作为哲学观念包袱的一部分参与了主流认知学范式的塑造,影响了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的话语.而媒体艺术家们的独立研究由于兼具了传统"具身"式的艺术感知与计算式的抽象思维,正是厘清90年代的数字文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技术与话语发展及"虚拟性"相关的问题,并构想相应的解决方案的独一无二的切入口.一般说来,这些独立研究要远远早于学术机构与商业公司.

虚拟现实、虚拟性、具身、沉浸媒体、新媒体艺术

34

G206.7;J0-05(信息与传播理论)

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资助项目2015

2017-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04-1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7-6522

31-1223/C

34

2017,34(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