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7-6522.2009.02.003

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引用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便见于1815年由广州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出版的马礼逊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 with Notes).艾约瑟(Joseph Edkins)作为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对唐诗英译的贡献,在于他先后发表的两篇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论文.而在早期英国驻华外交官出生的汉学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唐诗译介者.其中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Gems of Chinese Verse)是第一本断代唐诗英译著作,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这些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唐诗英文译本,虽然作品选择多非名篇,且瑕瑜互见,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不少误读误解,但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西方文化视野的进程,使英语世界的文化探求者,可以借此约莫遥望到东方诗国的顶峰.

唐诗英译、英国汉学家、传教士、外交官、中西文化交流

16

I0-03

2009-04-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3-4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7-6522

31-1223/C

16

2009,1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