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0150.2009.05.002
论耻感的哲学意蕴
"人不可以无耻",耻感文化在中国传统中有宝贵的资源."耻"、"羞"、"辱"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耻感的形成离不开个体自我评价活动,而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进行又往往要以耻感作为评价标准.耻感的产生以对善的把握为前提,不过是以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善的.正是耻感中所体现的人的本体的自由或自我意识使人"成为人".意志以善和耻感作为内在环节.耻感以恶为对象,恶是丑的,但耻感却是美的.慎独固然与要"成为人"的执着联系在一起,但更与对于"耻"的畏惧联系在一起.荣可以正面地引领社会风尚,但无耻则无荣,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对恶的耻感和厌恶,没有对恶和耻的惩罚,就既没有耻感,也没有荣感.一个无耻的社会最可怕.
耻感、善、荣感、无耻
11
I206.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6BZX009
2009-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