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6X.2023.05.013
麻醉诱导维持阶段复合应用中/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的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在麻醉诱导、维持阶段复合应用中/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1组)、中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2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及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C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0.6μg/kg,K1组、K2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0.3μg/kg,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1.0 mg/kg进行复合麻醉诱导,三组其他诱导药物剂量均一致;C组术中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K1组、K2组在C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h)、0.5 mg/(kg·h)进行复合麻醉维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进胸腔后5 min(T3)和拔双腔管后10 min(T4),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各组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暂停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发生率及术后2 d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采用恢复质量评分(QoR-40)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记录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同组T0时点比较,C组、K1组、K2组T2时点HR、SBP、DBP及MAP均升高,T1及T3时点HR、SBP、DBP及MAP均降低(P均<0.05);三组同时点HR、SBP、DBP及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1组、K2组围手术期瑞芬太尼及舒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均<0.05),三组暂停PCIA发生率、术后镇痛补救率及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 QoR-4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1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K2组术后头晕发生率高于C组(P均<0.05),K1组及K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麻醉诱导、维持中复合应用中/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但小剂量可以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胸腔镜、肺切除术、多模式镇痛管理
63
R614.2(外科手术学)
江苏省麻醉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江苏省徐州市科技创新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3-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