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不同萃取部位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观察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66X.2019.12.002

何首乌不同萃取部位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观察

引用
目的 观察何首乌不同萃取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剩余水相部位)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称取1 000 g生何首乌,制备何首乌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剩余水相部位固体提取物,采用24h急性毒性实验测算何首乌不同萃取部位对斑马鱼幼鱼的10%致死剂量,据此确定后续实验中何首乌不同萃取部位的给药剂量,其中氯仿部位的低、中、高给药剂量分别为3、6、9 μg/mL,乙酸乙酯部位的低、中、高给药剂量分别为10、20、30 μg/mL,剩余水相部位的低、中、高给药剂量分别为20、40、60 μg/mL.将斑马鱼幼鱼分为a、b、c、d组,a组加入高剂量氯仿部位提取物,b组加入高剂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c组加入高剂量剩余水相部位提取物,d组加入等量培养水;各组培养24h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斑马鱼幼鱼肝脏病理学变化,测算肝体比、卵黄囊占比.将斑马鱼幼鱼分为A1、A2、A3、A4、B1、1β2、B3、B4、C1、C2、C3、C4组,其中A1、A2、A3组分别加入低、中、高剂量氯仿部位提取物,B1、B2、B3组分别加入低、中、高剂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C1、C2、C3组分别加入低、中、高剂量剩余水相部位提取物,A4、B4、C4组加入等量培养水;各组培养24h后,采用赖氏法检测各组斑马鱼幼鱼ALT、AST,羟胺法检测各组斑马鱼幼鱼T-SOD.结果 c、d组斑马鱼幼鱼肝脏透明,轮廓明显,形态完整,a、b组斑马鱼幼鱼肝脏变为暗灰色,透明度降低,肝脏变大;a、b、c、d组斑马鱼幼鱼肝体比分别为9.631%±0.011%、10.061%±0.014%、8.235%±0.010%、7.785%±0.013%,a、b组与d组相比,P均<0.05;a、b、c、d组斑马鱼幼鱼卵黄囊占比分别为3.679%±1.131%、3.648%±1.388%、3.862%±1.345%、3.893%±0.601%,组间相比,P均>0.05;与d组相比,a、b组肝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空泡变性及排列不规则现象,显示出肝损伤.A1、A2、A3组ALT水平均显著高于A4组(P均<0.05),B1、β2、B3组ALT水平均显著高于β4组(P均<0.05),C2、C3组ALT水平均显著高于C4组(P均<0.05);A3组AST水平显著高于A4组(P<0.05),B3组AST水平显著高于B4组(P<0.05);A3组T-SOD水平显著高于A4组(P<0.05),B1、B2、B3组T-SOD水平均显著高于B4组(P均<0.05).结论 何首乌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肝脏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何首乌中的毒性成分通过破坏斑马鱼幼鱼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平衡,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

何首乌、何首乌提取物、何首乌毒性、肝脏毒性、斑马鱼

59

R285.5(中药学)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C015001201201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东医药

1002-266X

37-1156/R

59

2019,59(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