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6X.2010.42.081
内陷袋胆脂瘤的诊治进展
@@ 内陷袋一词是Wittmeak于1933年提出的,由于鼓室长期处于负压状态而引起鼓膜松弛部支撑结构的改变,并向上鼓室的Prussak间隙发生的袋状凹陷.Prussak间隙最早于1876年由Prussak首先描述,即锤骨颈与相应松弛部鼓膜之间的空隙,其外侧壁为鼓膜松弛部,内壁为锤骨颈,顶壁(近似拱形)由锤骨皱襞构成,其底由锤骨短突及鼓膜纤维软骨环的环状纤维共同构成.在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内陷袋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胆脂瘤,成为内陷袋胆脂瘤.内陷袋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均较棘手.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内陷袋、鼓室、鼓膜、胆脂瘤
50
R764.2(耳鼻咽喉科学)
2010-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