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避凝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66X.2001.15.013

速避凝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引用
@@ 脑梗死后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如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 T)及凝血酶原断片(F1+2)显著增高.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扩大、阻止脑缺血半暗带的进一步损害,并有利于侧支循环尽早建立,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1].肝素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出血并发症较多.近年来,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兴趣[1,2].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我们用速避凝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观察了其对患者甲襞微循环(NfM)、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4~79岁,平均64.8±7.5 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并经脑CT检查证实;均无昏迷,本次发作前均无中风史;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5~30小时.其中并发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均不存在妊娠、未能控制的严重高血压(SBP>180 mmHg或DBP>120mmHg,1mmHg=0.133kPa)、TIA发作、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或伴有脑水肿的大面积脑梗死等情况.近期均无大手术或活动性出血史,无血小板减少症及心源性脑栓塞,凝血酶原均不低于正常60%(或凝血酶原时间>1 2s),无出血素质或出血倾向,无肝素或阿司匹林过敏者.38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0~72岁,平均67.3±6 .2岁.

速避凝、急性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出血并发症、抗凝治疗、高凝状态、血小板减少症、心源性脑栓塞、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半暗带、高血压、低分子肝素、大面积脑梗死、资料与方法、现报告如下、凝血指标

41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8-2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东医药

1002-266X

37-1156/R

41

2001,41(1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