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境中的'非虚构':理论与实践"笔谈(之一)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559-7218.2016.01.010

"历史语境中的'非虚构':理论与实践"笔谈(之一)

引用
"非虚构"写作之于我们的时代 近年来,《人民文学》首倡的"非虚构"写作不时引起人们的讨论,比起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小说等老牌概念,这一文学新概念大有后来居上的意思.被归入这一新概念名下的作品常常是这样一些: 梁鸿《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乔叶《盖楼记》《拆楼记》,慕容雪村《中国,少了一味药》,王小妮《上课记》等."非虚构" 写作之所以引起人们较为持久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是,它重新显示了文学回应时代、回应现实的能力. 比如,关于梁鸿的两部作品,绝大多数评论都注意到了"梁庄"与"中国"的关系,认为它们写出了"中国农民生存的疼痛","书写梁庄,就是书写中国","不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梁庄,也呈现了一个更完整的中国. "无论这些评论是否公允确当,它们至少表明,在文学被认为越来越边缘、越来越小众、越来越没有轰动效应的今天,这些"非虚构"写作还有回应时代和现实的能力.

历史语境、非虚构

I206.7;G206;J952

2016-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4-12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花

0559-7218

52-1008/I

201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